#学爸AI的亲子模样# #学爸AI的亲子模样# 在暑期档的最后阶段, 一部有点特别的电影上映了,它就是黄渤主演的《学爸》。 注意了,它叫做“学爸”而不是“学霸”。“学霸”指代的是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而以该题材拍摄的电影也会聚焦于学生人群,讲述他们如何在学业上的拼搏奋进,又或者给我们呈现学生们是如何在残酷的“内卷”现实中挣扎求存的。 《学爸》这部电影要讲的确实也是“教育内卷”问题,但它聚焦的群体却换成了以男主这位爸爸为代表的家长人群,讲述家长们是如何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被压干榨净的。 是的,这是一部能唤起家长观众们恐惧的电影,且在不少网友眼中这俨然是一部“恐婚恐育”的影视作品了。 但是,目前来说《学爸》的票房也只有中规中矩的上映5天破2亿的程度,远不能称作为爆款,同时它在豆瓣的评分也仅有7.1,似乎票房和口碑都是马马虎虎的。 那《学爸》究竟是好?还是坏呢?我们先从它展现的教育内卷的现象说起。 一部属于家长的暑期恐怖片 “教育内卷”对国内群众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且在过去多年以来被无数影视作品翻拍过,而这种现象也和“过度竞争”密切相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追逐优质资源的家庭却是海量的,在这种供需严重错配的关系之下,也就催生出了诸如“一考定终生”、“赢在起跑线上”等等的信念,也或者更准确说是“焦虑”。 《学爸》拍得有意思的一点是,它将这种焦虑的发展过程,以及可能触及到的顶点都给我们一一呈现了,同时在过程中也将这几年来最为网友热议的种种奇葩现象用有趣的方式逐一诠释了一遍。 在剧初的时候,男主雷大力(黄渤饰)已经是一位单亲父亲,老婆在早年前就因为癌症去世,如今剩下他和儿子雷小米相依为命了。 不过他对孩子的教育一点儿都不“东亚式父母”,他完全放任雷小米的成长,从不逼迫他学习课本知识,也任由他在自己开设的澡堂里玩耍。而雷小米也确实不负众望,学习成绩那叫一个一塌糊涂,只是靠兴趣学到了一身足浴按摩的本领,而那时候的雷小米也确实是天天快乐的存在。 那时候的雷大力之所以如此佛系离不开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关系”就能够搞定孩子升读本地好小学的学位问题,另一个则是他认定严厉督促小孩学习,那只是对他们的摧残。因为他的已故老婆便有着一个严厉的原生家庭,而他认定老婆的不快乐和死亡都是那可怕的原生家庭导致的。 所以他特别特别不愿意重蹈悲剧,也特别特别希望能让孩子获得开心。 只是这一切美好都只维持在“剧初”而已。 在随后的时间中,雷大力因为岳父的要求(不能将孩子送进当地最好的小学,那就得让孩子跟岳父去上海生活),以及托关系上的屡屡碰壁,他就被卷进了一场极其荒诞的“军备竞赛”中。他为了能让孩子留在身边跑遍了全城的学区房,同时也拿出10万来和拥有本地户口的单亲妈妈假结婚,以及将自己经营的澡堂给抵押出去了。 最终他终于通过加价的方式把已经被别人预定的,且曾经死过人但拥有好学校学位的老破小给买下来了。 但这个高兴持续不到两天,新政策的颁布就将雷大力从天堂拽落到地狱,因为他那新房子的小区被划出学位地段了,即房子白买了。 当然,这段戏的看头还不止于“白买”,制作人还引入了雷大力兄弟家庭抢夺这套老破小的戏剧性。后者便是早前预定了这套老破小的顾客,是雷大力在不知情下加价抢走,而该行为一度造成两个家庭的关系决裂。 但还没完,出于良心不忍,雷大力曾一度将房子让回给兄弟家,只是在过户那天新政策便颁布了,而这两个家庭又陷入了另一重尴尬之中。 那这套房子究竟要谁来买单呢?在一轮撕破脸皮的晚宴之后,在兄弟老婆的一句“如果拿不到学位,还要背上一身债,那这个家庭就真的彻底完蛋”的哭诉后,雷大力还是默默承受下了---一个学位将两个家庭置于关系濒危的境地,你说荒诞不荒诞。 那这套房子究竟要谁来买单呢?在一轮撕破脸皮的晚宴之后,在兄弟老婆的一句“如果拿不到学位,还要背上一身债,那这个家庭就真的彻底完蛋”的哭诉后,雷大力还是默默承受下了--- 那接下来雷大力会如何自处呢?他会乖乖接受命运捉弄,并重回到最初的生活状态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有一个经济学概念叫“沉没成本”(即已经付出的那部分成本),而从理性层面来说,沉没成本不应该是成本,判断一个事情是否应该继续的根本因素在于“它未来的值得与否”,而不应该是“已经付出了多少”。 但还是那句老话,应该如何与实际如何往往是错位以待的,当一个人已经为某样事情投入太多太多之后,那他首先追求的大概率不会是“止损”,而是如何将事情推进下去,哪怕要承受更多的损失。 在随后的时间中,已经吃了学区房哑巴亏的雷大力继续发力学位的争夺,这一次他从公立转战到私立学校,也从单纯自己在关系和金钱上的付出,加码到对孩子的学习和素质要求中。他强迫雷小米参与了一箩筐的补习班和兴趣班,甚至还要求儿子学习上最最最古老的编钟,只因为他托关系知道私立学校对古音乐的加分。 但是,哪怕雷大力已经如此付出了,最后还是错失了录取资格,因为他那“学编钟”的方案被盗窃了,而盗窃者便是一直和他套近乎的假妻子。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获得学位那是连尊严和诚信都不屑一顾了,而这一切的“卑鄙”也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电影到这里还没完,因为真正且高级的“起跑线”可不是忍受一下金钱和道德付出就能够得到的,那是一种不可被跨越的存在---出生! 但电影到这里还没完,因为真正且高级的“起跑线”可不是忍受一下金钱和道德付出就能够得到的,那是一种不可被跨越的存在--- 在剧情后半段的时候,接连在学位事情上孤注一掷又接连失利的雷大力突然接到了老婆家的电话,他被告知岳父因病死亡了。而借着送葬的机会,雷大力也在小姨的带领下领略到上海贵族学校的高级,也再次萌生了要将孩子送进贵族学校的决定。 是的,这时候的雷大力已经在教育内卷事情上病入膏肓了,也或者说彻底被这个圈子“规训”了,从而使得他的人生目的也彻底坍缩到“赢得起跑线,或者说“赢得最好的起跑线”这个唯一一点上了。 于是在看到如此高贵的贵族学校之后,他立马决定放弃老家的一切东西,愿意承受起每年十多万的学费,他砸锅卖铁都得将孩子送进去。 但这一切的付出与承受终究还是落空了,因为贵族学校真正考验的还得是家长们的社会地位,你不是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那就基本无望染指---这就是教育军备竞赛内卷到极致后的悲情:“出生”才是最终极的人生起跑线! 但这一切的付出与承受终究还是落空了,因为贵族学校真正考验的还得是家长们的社会地位,你不是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那就基本无望染指---这就是教育军备竞赛内卷到极致后的悲情: 如上便是《学爸》拍 得不错的 亮点,它不仅将现实见到的教育内卷现象通过荒诞有趣的方式进行再演绎,还通过男主的视角让我们一步步看到被这种环境规训后的可怕---穷尽了一切以及背负上巨额债务,那也只能给孩子拿到一个名牌小学的学位而已,而该名牌学位在真正的富人阶级面前是根本不值一提的。 当然,雷大力所承受的这份焦头烂额和绝望之情也是能够透过银幕传递给每一位家长观众,并在他们的内心留下大大的恐惧,而这也是它为何能被叫做“家长的暑期恐怖片”的原因。 但《学爸》的优秀也就仅止于此了,也或者说如果这部电影能够将上述任何一个绝望时刻当作结局来刻画的话,如学区房被划走(能突显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悲哀)、私立学校名额被抢走(能突显教育内卷将人性自利一面的放大)、以及出生决定贵族学校的不可能(突显阶级的固化),也即将主人公穷尽所有追逐的“起跑线”终究会化为梦幻泡影的极致悲情作为结局来打造的话,那或许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会有无尽的悲叹。 但是,这种悲叹也是对佳作的赞叹。 只是很可惜的是《学爸》并没有走这条路,而是选择了一碗敷衍的鸡汤。 制作人让绝望到极致的雷大力突然接受现实,在贵族学校面试到一半并取得老师们好感的时候突然带着孩子跑回了老家,再加上政策的推动下(随机抽签取代学区房),他也走回到最初的佛系道路,让孩子入读普通的公立学校,而省下来的资金也让他能够重新修葺澡堂,并最终在孩子成绩优越以及生意重新兴隆的情况下走向完结了。 这算什么内卷和焦虑的解法呢?或者说制作人想要说明什么呢?是说当下的教育内卷焦虑都只是家长们的无病呻吟吗?只需要用佛系心态去面对,那就能迎刃而解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哪怕政策取消了学区房制度,但家长们在教育内卷上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电影提到的民办好学校和补习班等等会迎来另一轮争抢高峰...卷不动公家的,那就转去卷私人的,这个事情的核心点在于“好资源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即教育内卷问题是一直都存在,而所谓的佛系也只是一种精神胜利而已。 一部好的现实题材作品是不应该用“鸡汤”来糊弄的,所有的故事发展都得建立在对残酷现实的承认之上,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拍一版前面说到的“停留在悲剧结局的绝望”的故事; 也可以拍得积极且有力量一点的,讲述在教育内卷的痛苦承受下,如何挖掘出学习的乐趣和树立起奋斗的意义; 但可惜的是,《学爸》选择了最最最平庸和乏味的结局走向,而这个安排也让主人公的转变蒙受上了生硬乃至有点不可理喻的一面。 除此之外,《学爸》的不足之处还体现在:它只诠释了在内卷过程中的可怕,只用了“沉没成本”和“规训”的道理来诠释家长们在局中的不能自拔。但没有深入去揭露教育内卷问题的真正内核---当代中产阶级对阶层跨越的渴望,以及对阶层掉落的忧患。 除此之外,《学爸》的不足之处还体现在: 这个内核不是不言自明的,也不是单纯用几幕“贵族学校的学生能流利说英语和富人阶级能够随时开派对”的画面就能够说明的。 你得设定一个贯穿剧情始末的渴望和忧患,比如跨越阶层后就不会有爱情悲剧和阶层掉落后就得承受人际关系的鄙视或者甚至连病都看不起等等。让剧中人物拥有明确的内卷动机,而不是像现在这般的将内卷刻画成一种无谓的病态焦虑,那电影就能多出几分的挖掘空间了。 最后 如上,便是我对《学爸》的优劣解读。这是一部对教育内卷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有着相对完整刻画的电影,能让观众完整体会到家长们在此问题上是如何焦头烂额,乃至彻底失去自我人生的过程。 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对教育内卷的本质问题缺乏探讨,以及结尾的发展只能用鸡汤来糊弄的作品。 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属于家长的暑期恐怖片,但也是一部乏味的反教育内卷鸡汤就是了。 举报/反馈